行業動態
行業動態
|
||||||||||||||
一.工作原理
液壓傳動是以液體為工作介質,通過能量轉換來實行執行機構所需運動的一種傳動方式。首先,液壓泵將電動機(或其它原動機)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能,然后,通過液壓缸(或液壓馬達)將以液體的壓力能再轉化為機械能帶動負載運動。
二.液壓系統的組成 液壓傳動系統通常由以下五部分組成。 1.動力裝置部分。其作用是將電動機(或其它原動機)提供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能。簡單地說,就是向系統提供壓力油的裝置。如各類液壓泵。 2.控制調節裝置部分。包括壓力、流量、方向控制閥,是用以控制和調節液壓系統中液流的壓力、流量和流動方向,以滿足工作部件所需力(或力矩)、速度(或轉速)和運動方向(或運動循環)的要求。 3.執行機構部分。其作用是將液體的壓力能轉化為機械能以帶動工作部件運動。包括液壓缸和液壓馬達。 4.自動控制部分。主要是指電氣控制裝置。 5.輔助裝置部分。除上述四大部分以外的油箱、油管、集成塊、濾油器、蓄能器、壓力表、加熱器、冷卻器等等。它們對于保證液壓系統工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是不可缺少的,具有重要的作用。 三.液壓缸 液壓缸是把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的執行元件。液壓缸常見故障有:液壓缸爬行、液壓外泄漏、液壓缸機械別勁、液壓缸進氣、液壓缸沖擊等。 1.液壓缸爬行故障分析及處理 (1)缸或管道內存有空氣,處理方法:設置排氣裝置;若無排氣裝置,可開動液壓系統以最大行程往復數次,強迫排除空氣;對系統及管道進行密封。 (2)缸某處形成負壓,處理方法:找出液壓缸形成負壓處加以密封;并排氣。 (3)密封圈壓得太緊,處理方法:調整密封圈,使其不松不緊,保證活塞桿能來回用手拉動。 (4)活塞與活塞桿不同軸,處理方法:兩者裝在一起,放在V形塊上校正,使同度誤差在0.04mm以內;換新活塞。 (5)活塞桿不直(有彎曲),處理方法:單個或連同活塞放在V形塊上,用壓力機控直和用千分表校正調直。 (6)導軌或滑塊夾得太緊或與液壓缸不平行,處理方法:調整導軌或滑塊的壓緊(條)的松緊度,既保證運動部件的精度,又保證滑動阻力要小;若調整無效,應檢查缸與導軌的平行度,并修刮接觸面加以校正。 (7)兩活塞桿兩端螺母扭得太緊,處理方法:調整松緊度,保持活塞桿處于自然狀態。 (8)缸內壁或活塞表面拉傷,局部磨損嚴重或腐蝕等,處理方法:鏜缸內孔,重配活塞。 2.液壓缸的沖擊故障分析及處理 (1)未設緩沖裝置,處理方法:調整換向時間(>0.2秒),降低液壓缸動力速度;增設緩沖裝置。 (2)緩沖裝置中的柱塞和孔的間隙過大,處理方法:更換緩中柱塞或在孔中鑲套,便間隙達到規定要求;檢查節流閥。 (3)端頭緩沖的單向閥反向,處理方法:修理、研配單向閥與閥座或更換。 3.液壓缸的外泄露故障分析及處理 (1)活塞桿表面損傷,處理方法:修復活塞桿損傷。 (2)密封圈邊緣傷或老化,處理方法:更換密封圈。 (3)管接頭密封不嚴,處理方法:檢查密封圈及接觸面有無傷痕,加以修復或更換。 (4)缸蓋處密封不嚴,處理方法:檢查接觸面加工精度及密封圈老化情況,及時更換或修復。 (5)由于排氣不良,使氣體絕熱壓縮造成局部高溫而損壞密封圈,處理方法:檢查排氣裝置,或增設排氣裝置;及時排氣。 (6)緩沖裝置處密封不嚴,處理方法:缸桿接觸面加工精度及密封圈老化情況,及時更換或修整。 4.液壓缸的內泄露故障分析及處理 (1)缸孔和活塞因磨損致使配合間隙增大超差,處理方法:活塞磨損嚴重時,應鏜缸孔,將活塞車小,并車幾道糟裝上密封圈密封或新配活塞。 (2)活塞上的密封圈磨傷或老化,處理方法:密封圈磨傷或老化應及時更換。 (3)活塞與缸筒安裝不同心或承受用偏心負荷,使活塞傾斜或偏磨,處理方法:檢查缸筒與活塞與缸蓋活塞桿孔的同心度,并修整對中。 (4)缸孔徑加工直線性差或局部磨損造成局部腰鼓形鏜缸孔,處理方法:重配活塞。 5.聲響和噪聲 活塞下部空氣絕熱壓縮,處理方法:將活塞慢速運動,往復數次,每次均走到頂端,以排除缸中氣體,即可消除此嚴重的噪聲,還可防止密封圈燒傷。 四.液壓控制閥 液壓控制閥是液壓傳動系統中的控制調節元件,它控制油液的流動的方向、壓力、流量以滿足執行元件所需要的壓力、方向和速度的要求,從而使執行機構帶動負載實現預定的動作。 1.液壓閥的性能要求 在液壓系統中,對液壓閥的性能要求,主要有以下幾點。 (1)動作靈敏、使用可靠,工作時沖擊和振動要小,使用壽命長。 (2)油液流過液壓時壓力損失要小,密封性能要好,內泄漏要小,無外滲漏。 (3)結構緊湊,安裝、維護、調整方便,通用性好。 2.液壓閥分類 (1)壓力控制閥(簡稱壓力閥)。是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的壓力以滿足執行元件所需力(或力矩)的要求。包括溢流閥、減壓閥、順序閥、壓力繼電器等。 (2)方向控制閥(簡稱方向閥)。是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油液的方向,以滿足執行元件運動方向的要求。包括單向閥、換向閥等。 (3)流量控制閥(簡稱流量閥)。是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的流量,以滿足執行元件運動速度的要求。包括節流閥、調速閥等。 (4)復合閥(也稱多元閥)。是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的方向、壓力、流量三個參數的兩個或全部。例如,單向減壓閥,既能控制油液的方向,同時還控制油液的壓力。 3.溢流閥常見故障分析與處理 液壓閥以溢流閥為例,簡單介紹。
五.液壓泵 液壓泵是液壓動力元件,它是將電動機(或其他原動機)輸入的機械能轉變成液壓能的能量轉換裝置。其作用是向液壓系統提供壓力油。 1.液壓泵的分類: (1)齒輪泵(外嚙合齒輪泵和內嚙合齒輪泵) (2)葉片泵(單作用葉片泵和雙作用葉片泵) (3)柱塞泵(軸向柱塞泵和徑向柱塞泵) 2. 齒輪泵常見故障分析與處理 齒輪泵是常見于生產線的液壓泵。在此,僅就齒輪泵故障縫隙與處理方法介紹如下: (1)油泵齒輪與泵殼的配合間隙超過規定極限,處理方法:更換泵殼或采用鑲套法修復,保證油泵齒輪齒頂與殼體配合間隙在規定范圍之內。 (2)齒輪軸套與齒輪端面過度磨損,使卸壓密封圈預壓縮量不足而失去密封作用,導致油泵高壓油腔與低壓油腔串通,內漏嚴重,處理方法:在后軸套下面加補償墊片(補償墊片厚度一般不宜超過2mm),保證密封圈安放的壓縮量。 (3)拆裝油泵時,在2個軸套(螺旋油溝的軸套)結合面處,將導向鋼絲裝錯方向,處理方法:保證導向鋼絲能同時將2個軸套按被動齒輪旋轉方向偏轉一個角度,使2個軸套平面貼合緊密。 (4)在拆裝油泵時,隔壓密封圈老化損壞,卸壓片密封膠圈被裝錯,處理方法:若隔壓密封圈老化,應更換新件:卸壓片密封膠圈應裝在吸油腔(口)一側(低壓腔),并保證有一定的預緊壓力。如裝在壓油腔一側,密封膠圈會很快損壞,造成高壓腔與低壓腔相通,使油泵喪失工作能力。 |
|
||||||||||||||
一.工作原理
液壓傳動是以液體為工作介質,通過能量轉換來實行執行機構所需運動的一種傳動方式。首先,液壓泵將電動機(或其它原動機)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能,然后,通過液壓缸(或液壓馬達)將以液體的壓力能再轉化為機械能帶動負載運動。
二.液壓系統的組成 液壓傳動系統通常由以下五部分組成。 1.動力裝置部分。其作用是將電動機(或其它原動機)提供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能。簡單地說,就是向系統提供壓力油的裝置。如各類液壓泵。 2.控制調節裝置部分。包括壓力、流量、方向控制閥,是用以控制和調節液壓系統中液流的壓力、流量和流動方向,以滿足工作部件所需力(或力矩)、速度(或轉速)和運動方向(或運動循環)的要求。 3.執行機構部分。其作用是將液體的壓力能轉化為機械能以帶動工作部件運動。包括液壓缸和液壓馬達。 4.自動控制部分。主要是指電氣控制裝置。 5.輔助裝置部分。除上述四大部分以外的油箱、油管、集成塊、濾油器、蓄能器、壓力表、加熱器、冷卻器等等。它們對于保證液壓系統工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是不可缺少的,具有重要的作用。 三.液壓缸 液壓缸是把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的執行元件。液壓缸常見故障有:液壓缸爬行、液壓外泄漏、液壓缸機械別勁、液壓缸進氣、液壓缸沖擊等。 1.液壓缸爬行故障分析及處理 (1)缸或管道內存有空氣,處理方法:設置排氣裝置;若無排氣裝置,可開動液壓系統以最大行程往復數次,強迫排除空氣;對系統及管道進行密封。 (2)缸某處形成負壓,處理方法:找出液壓缸形成負壓處加以密封;并排氣。 (3)密封圈壓得太緊,處理方法:調整密封圈,使其不松不緊,保證活塞桿能來回用手拉動。 (4)活塞與活塞桿不同軸,處理方法:兩者裝在一起,放在V形塊上校正,使同度誤差在0.04mm以內;換新活塞。 (5)活塞桿不直(有彎曲),處理方法:單個或連同活塞放在V形塊上,用壓力機控直和用千分表校正調直。 (6)導軌或滑塊夾得太緊或與液壓缸不平行,處理方法:調整導軌或滑塊的壓緊(條)的松緊度,既保證運動部件的精度,又保證滑動阻力要小;若調整無效,應檢查缸與導軌的平行度,并修刮接觸面加以校正。 (7)兩活塞桿兩端螺母扭得太緊,處理方法:調整松緊度,保持活塞桿處于自然狀態。 (8)缸內壁或活塞表面拉傷,局部磨損嚴重或腐蝕等,處理方法:鏜缸內孔,重配活塞。 2.液壓缸的沖擊故障分析及處理 (1)未設緩沖裝置,處理方法:調整換向時間(>0.2秒),降低液壓缸動力速度;增設緩沖裝置。 (2)緩沖裝置中的柱塞和孔的間隙過大,處理方法:更換緩中柱塞或在孔中鑲套,便間隙達到規定要求;檢查節流閥。 (3)端頭緩沖的單向閥反向,處理方法:修理、研配單向閥與閥座或更換。 3.液壓缸的外泄露故障分析及處理 (1)活塞桿表面損傷,處理方法:修復活塞桿損傷。 (2)密封圈邊緣傷或老化,處理方法:更換密封圈。 (3)管接頭密封不嚴,處理方法:檢查密封圈及接觸面有無傷痕,加以修復或更換。 (4)缸蓋處密封不嚴,處理方法:檢查接觸面加工精度及密封圈老化情況,及時更換或修復。 (5)由于排氣不良,使氣體絕熱壓縮造成局部高溫而損壞密封圈,處理方法:檢查排氣裝置,或增設排氣裝置;及時排氣。 (6)緩沖裝置處密封不嚴,處理方法:缸桿接觸面加工精度及密封圈老化情況,及時更換或修整。 4.液壓缸的內泄露故障分析及處理 (1)缸孔和活塞因磨損致使配合間隙增大超差,處理方法:活塞磨損嚴重時,應鏜缸孔,將活塞車小,并車幾道糟裝上密封圈密封或新配活塞。 (2)活塞上的密封圈磨傷或老化,處理方法:密封圈磨傷或老化應及時更換。 (3)活塞與缸筒安裝不同心或承受用偏心負荷,使活塞傾斜或偏磨,處理方法:檢查缸筒與活塞與缸蓋活塞桿孔的同心度,并修整對中。 (4)缸孔徑加工直線性差或局部磨損造成局部腰鼓形鏜缸孔,處理方法:重配活塞。 5.聲響和噪聲 活塞下部空氣絕熱壓縮,處理方法:將活塞慢速運動,往復數次,每次均走到頂端,以排除缸中氣體,即可消除此嚴重的噪聲,還可防止密封圈燒傷。 四.液壓控制閥 液壓控制閥是液壓傳動系統中的控制調節元件,它控制油液的流動的方向、壓力、流量以滿足執行元件所需要的壓力、方向和速度的要求,從而使執行機構帶動負載實現預定的動作。 1.液壓閥的性能要求 在液壓系統中,對液壓閥的性能要求,主要有以下幾點。 (1)動作靈敏、使用可靠,工作時沖擊和振動要小,使用壽命長。 (2)油液流過液壓時壓力損失要小,密封性能要好,內泄漏要小,無外滲漏。 (3)結構緊湊,安裝、維護、調整方便,通用性好。 2.液壓閥分類 (1)壓力控制閥(簡稱壓力閥)。是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的壓力以滿足執行元件所需力(或力矩)的要求。包括溢流閥、減壓閥、順序閥、壓力繼電器等。 (2)方向控制閥(簡稱方向閥)。是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油液的方向,以滿足執行元件運動方向的要求。包括單向閥、換向閥等。 (3)流量控制閥(簡稱流量閥)。是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的流量,以滿足執行元件運動速度的要求。包括節流閥、調速閥等。 (4)復合閥(也稱多元閥)。是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的方向、壓力、流量三個參數的兩個或全部。例如,單向減壓閥,既能控制油液的方向,同時還控制油液的壓力。 3.溢流閥常見故障分析與處理 液壓閥以溢流閥為例,簡單介紹。
五.液壓泵 液壓泵是液壓動力元件,它是將電動機(或其他原動機)輸入的機械能轉變成液壓能的能量轉換裝置。其作用是向液壓系統提供壓力油。 1.液壓泵的分類: (1)齒輪泵(外嚙合齒輪泵和內嚙合齒輪泵) (2)葉片泵(單作用葉片泵和雙作用葉片泵) (3)柱塞泵(軸向柱塞泵和徑向柱塞泵) 2. 齒輪泵常見故障分析與處理 齒輪泵是常見于生產線的液壓泵。在此,僅就齒輪泵故障縫隙與處理方法介紹如下: (1)油泵齒輪與泵殼的配合間隙超過規定極限,處理方法:更換泵殼或采用鑲套法修復,保證油泵齒輪齒頂與殼體配合間隙在規定范圍之內。 (2)齒輪軸套與齒輪端面過度磨損,使卸壓密封圈預壓縮量不足而失去密封作用,導致油泵高壓油腔與低壓油腔串通,內漏嚴重,處理方法:在后軸套下面加補償墊片(補償墊片厚度一般不宜超過2mm),保證密封圈安放的壓縮量。 (3)拆裝油泵時,在2個軸套(螺旋油溝的軸套)結合面處,將導向鋼絲裝錯方向,處理方法:保證導向鋼絲能同時將2個軸套按被動齒輪旋轉方向偏轉一個角度,使2個軸套平面貼合緊密。 (4)在拆裝油泵時,隔壓密封圈老化損壞,卸壓片密封膠圈被裝錯,處理方法:若隔壓密封圈老化,應更換新件:卸壓片密封膠圈應裝在吸油腔(口)一側(低壓腔),并保證有一定的預緊壓力。如裝在壓油腔一側,密封膠圈會很快損壞,造成高壓腔與低壓腔相通,使油泵喪失工作能力。 |
|
一.工作原理
液壓傳動是以液體為工作介質,通過能量轉換來實行執行機構所需運動的一種傳動方式。首先,液壓泵將電動機(或其它原動機)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能,然后,通過液壓缸(或液壓馬達)將以液體的壓力能再轉化為機械能帶動負載運動。
二.液壓系統的組成 液壓傳動系統通常由以下五部分組成。 1.動力裝置部分。其作用是將電動機(或其它原動機)提供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能。簡單地說,就是向系統提供壓力油的裝置。如各類液壓泵。 2.控制調節裝置部分。包括壓力、流量、方向控制閥,是用以控制和調節液壓系統中液流的壓力、流量和流動方向,以滿足工作部件所需力(或力矩)、速度(或轉速)和運動方向(或運動循環)的要求。 3.執行機構部分。其作用是將液體的壓力能轉化為機械能以帶動工作部件運動。包括液壓缸和液壓馬達。 4.自動控制部分。主要是指電氣控制裝置。 5.輔助裝置部分。除上述四大部分以外的油箱、油管、集成塊、濾油器、蓄能器、壓力表、加熱器、冷卻器等等。它們對于保證液壓系統工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是不可缺少的,具有重要的作用。 三.液壓缸 液壓缸是把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的執行元件。液壓缸常見故障有:液壓缸爬行、液壓外泄漏、液壓缸機械別勁、液壓缸進氣、液壓缸沖擊等。 1.液壓缸爬行故障分析及處理 (1)缸或管道內存有空氣,處理方法:設置排氣裝置;若無排氣裝置,可開動液壓系統以最大行程往復數次,強迫排除空氣;對系統及管道進行密封。 (2)缸某處形成負壓,處理方法:找出液壓缸形成負壓處加以密封;并排氣。 (3)密封圈壓得太緊,處理方法:調整密封圈,使其不松不緊,保證活塞桿能來回用手拉動。 (4)活塞與活塞桿不同軸,處理方法:兩者裝在一起,放在V形塊上校正,使同度誤差在0.04mm以內;換新活塞。 (5)活塞桿不直(有彎曲),處理方法:單個或連同活塞放在V形塊上,用壓力機控直和用千分表校正調直。 (6)導軌或滑塊夾得太緊或與液壓缸不平行,處理方法:調整導軌或滑塊的壓緊(條)的松緊度,既保證運動部件的精度,又保證滑動阻力要小;若調整無效,應檢查缸與導軌的平行度,并修刮接觸面加以校正。 (7)兩活塞桿兩端螺母扭得太緊,處理方法:調整松緊度,保持活塞桿處于自然狀態。 (8)缸內壁或活塞表面拉傷,局部磨損嚴重或腐蝕等,處理方法:鏜缸內孔,重配活塞。 2.液壓缸的沖擊故障分析及處理 (1)未設緩沖裝置,處理方法:調整換向時間(>0.2秒),降低液壓缸動力速度;增設緩沖裝置。 (2)緩沖裝置中的柱塞和孔的間隙過大,處理方法:更換緩中柱塞或在孔中鑲套,便間隙達到規定要求;檢查節流閥。 (3)端頭緩沖的單向閥反向,處理方法:修理、研配單向閥與閥座或更換。 3.液壓缸的外泄露故障分析及處理 (1)活塞桿表面損傷,處理方法:修復活塞桿損傷。 (2)密封圈邊緣傷或老化,處理方法:更換密封圈。 (3)管接頭密封不嚴,處理方法:檢查密封圈及接觸面有無傷痕,加以修復或更換。 (4)缸蓋處密封不嚴,處理方法:檢查接觸面加工精度及密封圈老化情況,及時更換或修復。 (5)由于排氣不良,使氣體絕熱壓縮造成局部高溫而損壞密封圈,處理方法:檢查排氣裝置,或增設排氣裝置;及時排氣。 (6)緩沖裝置處密封不嚴,處理方法:缸桿接觸面加工精度及密封圈老化情況,及時更換或修整。 4.液壓缸的內泄露故障分析及處理 (1)缸孔和活塞因磨損致使配合間隙增大超差,處理方法:活塞磨損嚴重時,應鏜缸孔,將活塞車小,并車幾道糟裝上密封圈密封或新配活塞。 (2)活塞上的密封圈磨傷或老化,處理方法:密封圈磨傷或老化應及時更換。 (3)活塞與缸筒安裝不同心或承受用偏心負荷,使活塞傾斜或偏磨,處理方法:檢查缸筒與活塞與缸蓋活塞桿孔的同心度,并修整對中。 (4)缸孔徑加工直線性差或局部磨損造成局部腰鼓形鏜缸孔,處理方法:重配活塞。 5.聲響和噪聲 活塞下部空氣絕熱壓縮,處理方法:將活塞慢速運動,往復數次,每次均走到頂端,以排除缸中氣體,即可消除此嚴重的噪聲,還可防止密封圈燒傷。 四.液壓控制閥 液壓控制閥是液壓傳動系統中的控制調節元件,它控制油液的流動的方向、壓力、流量以滿足執行元件所需要的壓力、方向和速度的要求,從而使執行機構帶動負載實現預定的動作。 1.液壓閥的性能要求 在液壓系統中,對液壓閥的性能要求,主要有以下幾點。 (1)動作靈敏、使用可靠,工作時沖擊和振動要小,使用壽命長。 (2)油液流過液壓時壓力損失要小,密封性能要好,內泄漏要小,無外滲漏。 (3)結構緊湊,安裝、維護、調整方便,通用性好。 2.液壓閥分類 (1)壓力控制閥(簡稱壓力閥)。是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的壓力以滿足執行元件所需力(或力矩)的要求。包括溢流閥、減壓閥、順序閥、壓力繼電器等。 (2)方向控制閥(簡稱方向閥)。是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油液的方向,以滿足執行元件運動方向的要求。包括單向閥、換向閥等。 (3)流量控制閥(簡稱流量閥)。是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的流量,以滿足執行元件運動速度的要求。包括節流閥、調速閥等。 (4)復合閥(也稱多元閥)。是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的方向、壓力、流量三個參數的兩個或全部。例如,單向減壓閥,既能控制油液的方向,同時還控制油液的壓力。 3.溢流閥常見故障分析與處理 液壓閥以溢流閥為例,簡單介紹。 |
平地機耐磨型刀板,刀角,推土機刀板,刀角,裝載機刀板,刀角,滑移裝載機刀板,刀角,除雪機設備刀板,刀角,廠家專業制造精品,品牌型號齊全,歡迎各位新老客戶來電洽談合作!聯系電話:13855500977